3Q大战后的软件信任危机

 3Q大战终于暂时是告一段落了。但是这场“虚拟世界的战争”却如同一滴水珠落入清河,又引起现实‍‍世界的大潮,给人的印象颇深。而主要的,大众对于软件的信任危机如星星之火开始蔓延。





        信任危机作为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一个新词,是一个伦理学上的术语。表示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大量虚伪和不诚实,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严重危机的用语,指一定社会或群体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被人们所遵守,人与人之间缺乏一种道德的联系和约束,彼此都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,因此不敢委以对方以重任的现象(来源: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)。

      “虚拟世界”的信任危机和现实世界的信任危机,其本质是相同的,就是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从而导致发展的延缓。但是这两者又有不同,“虚拟世界”信任危机的主要对象是网络。《网络信任危机与电子商务的伦理缺陷》(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;作者:编选:中国B2B研究中心 勇全;编辑:崔新升)一文中提及,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网络安全、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。

        而3Q大战造成的不仅仅是网络信任危机,更是实实在在的软件信任危机。试想一下,如果我们的每一个网络应用客户端,都存在偷窃我们个人隐私资料的行为,那么我们在网络上甚至于现实中,都将成为赤裸裸的俎上之鱼肉,任人宰割。可笑的是,我们往往在无奈或是无知的情况下,将这些“小偷”当作贵宾请进自家。


        3Q大战带来的不仅仅是360和QQ这两种软件产品的信任危机,许多网络应用软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,尤其是免费软件(有些根本没人查,甚至没法查)。2009年,魔兽世界(相当有名的网络游戏)就曾遭遇信任危机,无论是九城还是网易。网络游戏会常常因为例如外挂、木马等等的许多原因导致玩家对于网络游戏产生不信任感。游戏界之外,迅雷也是深陷信任危机的泥沼中。


        软件信任危机的具体原因在于软件的封闭性和网络的开放性。这一闭一合间,不知有多少个人隐私资料流到“黑人”的手里。另一方面,还没有足够权威的部门来赢取我们的信任。安全方面的软件及其公司总该有些权威吧?我想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就无法得到普遍推广的原因,除了收费之外就应该是信任危机了。虽然以防为主,但是依旧会使计算机中毒的杀毒软件又有什么信任可言呢?何况不排除监守自盗的行为,哪来的权威?

        我想,计算机如果像人的话,软件的运行就像是食物的制作。软件不安全就是食物不安全。我们当然在可以情况下愿意吃安全的食物。食物甚至大多数用品都有检测机构,为什么软件这方面就没有呢?从来没有听说过,软件开发好了还要经过什么部门通过的。

        那么要检测软件的什么呢?从我们用户的角度上,最重要的是看通信协议中是否涉及到用户隐私的泄露。而如何检测,那又是技术上的事了。

        软件在一定程度上的透明化合安全审核的规范化,软件的信任危机至少就不会出现了,最多是对那个审核部门的信任危机了。而那个部门的信任危机如何解决,就属于现实世界解决信任危机的范畴了。


瀛洲海客    2010.11